【新周刊】机器人,让人重新做回人

这种特质让人类不仅会用工具,还能制造工具,还能进一步让工具自行工作,成为机器。

这是一次奇特的用餐体验。

入座扫码下单,炒菜机器人的机械臂便取出中央厨房调配好的食材,食客能亲眼看见自己待会要吃的菜在炒锅里翻滚,炒好后倒入餐盘,升到天花板的送餐运输盒里,通过云轨运动到食客所在的餐桌头上。托盘载着菜盘从天而降,取出。

八人,九个菜加两个煲仔饭,第一个菜在入座七分钟后降落在桌上,所有菜上桌不到半小时。

唯一让上菜有所延迟的因素与机器无关:一些汤水和大盘菜式需要地面运行的送菜机器人送餐到桌,好奇的食客,尤其是小孩,经常喜欢挡它们的路,看它们作何反应。

这些机器人不断改道绕路,发现面前这人依然不依不饶后,不得不一遍又一遍跟挡路的食客卖萌:你挡住我啦,我过不去啦。

这样的场景将很快在更多更大的场合出现,也很可能成为大众化连锁餐饮的未来。

简餐、煲仔饭到一桌中餐,机器人都能做

位于顺德北滘的FOODOM天降美食王国机器人餐厅,乍看上去颇为亲民:内外墙一片粉红,装潢以淡色为主调。

但进门一看,玻璃墙后整齐树立的各种机械手臂、炒锅、传送带以及天花板上错落有致的轨道,以及不时穿行在人群中的送餐机器人,顿时让人感觉此中大有乾坤。亲子乐园般的装潢以及赛博朋客感十足的各种机器人设备,形成一种奇异的观感。

这些机器设备包含碧桂园旗下千玺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20余种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餐饮机器人,从一般的咖啡、雪糕炸鸡,到需要精细加工的粉面、炒菜乃至煲仔饭等,机器人都能做。它们全部启动运作,可同时为近600人提供近200种各式菜品。

6月22日,FOODOM天降美食王国机器人餐厅在广东顺德北滘南平路正式开业。这是继2020年1月机器人中餐厅旗舰店在广州投入运营后,碧桂园集团开设的第二家机器人餐厅。

2010年,济南某自助火锅店首现机器人送餐,但这家店很快在两年后倒闭。2011年,深圳、上海两地出现可炒菜的机器人,但这些机器人必须在人工配好所有原料和配料后,模拟简单的翻炒动作——本质上看,会转的锅铲跟一个电风扇几乎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2013年-2014年间,全国多地陆续出现机器人餐厅。其中安徽国购集团入局机器人餐饮行业,成立子公司国购机器人,在合肥多家商圈打造机器人餐厅品牌。

2015年,曾经火爆一时的哈尔滨机器人餐厅主体企业昊海科技注销、国购机器人股权遭转让,国购集团科技文化产业陷入停滞,全国多家机器人餐厅濒临关店。

机器人餐厅被当作宣传噱头红极一时,然后泯然众人,黯然倒闭,这几乎是2010年后以来机器人餐厅的普遍命运。行业、媒体、经营者、产品研发者共同吹起的泡沫迎合了很多人对于未来的想象,但随着泡沫被戳破,这些想象也就只能停留在了想象。

彼时不少机器人不过是种机器表演。如传餐机器人,采用的是磁导航技术,机器人只能沿着铺设好的黑色磁轨运动,无法躲避障碍,机器人连后退都无法完成,只能沿着磁轨完整行驶一圈后才能回到出餐点。

这样的技术别说替代人工,连减少人力都做不到,当时许多所谓的机器人餐厅不得不雇佣更多服务员,一方面满足正常服务需要,同时处理机器各种“人工智障”行为带来的额外工作。但FOODOM天降美食王国机器人餐厅已经超越了这个阶段。

想路过拿点简餐带路上吃,或者郑重其事地吃一顿宴席皆可。汉堡机器人在20秒内把肉片、面包和蔬菜精确地叠在一起,压出一个完整的汉堡;与此同时炸鸡机器人刚把新炸好的鸡块捞出来,抖搂进打包的纸碗里;再等个20秒,咖啡机器人现磨制作,根据你个人喜好加糖或奶后刚好出餐……时间卡得准,一分钟内机器人制作的汉堡、炸鸡、咖啡刚好到手。 

现场吃顿简单的工作餐也很快。流水线会将机器人做好并保温的各种小碗菜传送到柜台上,需要即取。不想吃米饭的,旁边就有台能做竹升面的粉面机器人,下单后便将面团下汤,熬煮、浇头到出餐约三十秒完成。最后将装着饭菜的托盘摆上结账机器人,它的摄像头会自动识别你选用的餐食,计算费用,扫码收钱。

煲仔饭这种用料、火力、烹饪时间都相当考究的广式特色美食机器人也能做,甚至能精确地实现煲仔饭那种干香脆口、焦而不糊的效果。此前碧桂园捐赠的煲仔饭机器人便已在武汉抗击疫情一线亮相:拥有36个煲位的机器人,1小时能完成100份-120份煲仔饭,24小时无接触循环制作与配餐,机器人烹饪食物后移送到保温柜,从保温柜出餐只需要15秒左右。

因工作忙碌经常不得不吃冷饭冷菜的医护和工作人员得以吃上了不间断的热饭热菜,且能最大限度确保安全:煲仔饭机器人的整个烹饪过程与人工隔离,汤碗和餐具均使用一次性包材,设备也由工程师定期进行消毒清洁。就餐人员只需要现场自助扫码取餐,不需要与其他人接触,能够减少人与人的直接接触。

而最体现功力的无疑做出各种工艺复杂,需要闷炒蒸煮的中式菜肴。

中餐烹饪固然是一门技术,但经常有一些玄学般的操作,火候的掌握,以及油盐等调味料用量上“少许”“足量”这类描述的理解,往往离不开厨师多年的积累与试错。这种微妙操作在机器人身上得以还原,离不开背后开发团队的漫长数据积累以及成百上千次实验。

机器人在厨房做饭,人类厨师则开始在实验室做饭。300多人的研发团队中除了大量高学历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外,还包括顺德名厨在内的十几位专业厨师,他们的任务便是不断做菜,让一旁的工程师团队,以及热成像等设备不断记录从翻炒动作到食物加热温度的每一个细节,甚至连厨师在什么时间点颠勺,以及颠勺的效果,机器人都会设法体现。

相关人员介绍:“颠勺其实是控制温度的一个方法,这时我们就会通过温控和搅拌指的运动方式,来模拟颠勺的热量调节效果,经过了上千次的实验后,慢慢地形成一个标准化的东西。”

让机器人学会一道菜,比人学起来要费劲得多。哪怕是最简单的番茄炒蛋或滑蛋虾仁,机器人仍需要一到两周时间才能掌握。除了动作学习、温度、时间等方面的记录外,哪种原材料合适,不同原材料之间的差异需要控制在多大范围以内,都需要在不断的试验中获得答案。

目前,千玺集团完成的中餐菜品烹饪工艺程序转化超过150道,煲仔饭品种7种,不同版本的工艺30余种。

一旦完成了学习,机器人厨师的优势便得以凸显。传统中餐菜品因为厨师不同、技艺差别容易出现品质不稳定、口味差异大等问题。

自动化、标准化的机器人烹饪制作过程排除人为干扰因素,保障菜品品质稳定,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出品效率。世界中餐名厨交流协会理事、中国烹饪大师林潮带评价说:“通过标准化的电脑,机器人每个味道的控制都做到比人更好。”

传统餐饮行业是个特别消耗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后厨更是个高压锅:前厅食客等待催单以及各种意见的压力,经由服务员聚集到后厨,后厨的一切必须有条不紊,否则有时候一环错环环错,忙得焦头烂额之际,经常出现食品制作或卫生上的各种疏漏……

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被调查餐饮企业平均人员流失率为10%,工作环境差、重复繁重、缺少技术含量的工作越来越难吸引年轻人。机器人做饭无疑将成为大众化餐饮的一大趋势。

将人手从简单重复的后厨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发挥更有独创性的价值。且在疫情阴云笼罩的特殊时期,机器人做饭也具有了更为现实的安全意义。机器人餐厅在多个环节减少了人与人的接触,这种用餐方式符合目前的需求,也代表着未来的趋势。  

你住的房子将会是机器人造的,也会是机器人管的一个城市,一个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更加的精细,才能让社区百姓更加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除了餐饮,居住也是智能机器人正在改变的一个与人生活切身相关的领域。首先体现在住房建筑领域。

人口老龄化造成的适龄劳动人口减少,建筑业一贯的高劳动强度、高安全风险、高健康隐患等问题让用工难的问题愈发突出:有能力且愿意进工地工作的人越来越少。建筑房子的过程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机器人。

就以喷涂来说,传统人工喷涂效率低、成本高,质量也不理想,动辄因为喷不均匀要返工——这还是其次,关键是家装涂料喷洒散落的油漆粉尘和化学物质,对工人的身体健康极易造成伤害。而喷涂机器人可以在不需要人工参与的情况下,根据规划路径自动行驶,完成喷涂作业。

不久前室内喷涂机器人在碧桂园阳江智慧家对7座23层全层2882平方米的空间进行了施工作业,完工后发现不仅比以往人工更省涂料,而且“整体施工质量较人工施工完整,成品保护较好”。

这只是建筑机器人的应用之一。碧桂园旗下博智林公司在研的建筑机器人便有50多款,覆盖建筑施工的主要工序。地面整平机器人、地面抹平机器人、预制内墙板搬运机器人、外墙喷涂机器人等30多款产品逐步投入工地测试应用。机器人建房,正在成为现实。

机器人同样在更智能的居家生活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在2015年,碧桂园服务作业人员的人均管理面积为4720平米。

而到了2018年,这个数字已上升到5285平米,年复合增长率为3%。其中节省的人力则更多是基于智能机器人的建议,为业户提供更有温度、个性化的服务。

房地产在近20年里突飞猛进,房子越盖越多,房子越卖越贵,但是与之相关的物业管理水平并没有跟上,几百万上千万的房屋住户,经常不得不承受着平庸的物业服务。

怎么居住不是问题,怎么居住得更好,如何获得更值得信赖的物业服务,才是人们未来关注的重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举国动员的防疫工作,从很多方面改变了人们的居住生活方式和认知。

食品日用品的日常采购、供水、通风以及周边环境的卫生消杀,对于居住人员健康状态的监控,出入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减少接触和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等,都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而智能机器人等设备的应用,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展现出了立竿见影的效用。

一个更智能的小区,也必然会是一个最大化减少接触,机器人完成更多琐碎工作的小区。这一点从你进入小区那一刻起便在得到体现。

在智能停车场,通过停车云平台,集成多项硬件,实现车牌识别、微信缴费、后端数据分析、远程计费规则下发、访客远程授权等功能;在人流较大的出入口,测温系统进行动态多人实时测温,出现异常当即报警进行必要处置;智能门锁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识别业主入户,自动开门,到了自家单元楼下,用对讲分机呼叫电梯,进电梯后自动将业主带到所在楼层,出门同样如此,连用牙签或纸巾按电梯的接触也一概省略。

进家门后,智能机器人仍在看不到的地方维系住户的高质量生活。你的智能牙刷架和鞋架趁你不用这些东西的时候开始进行杀菌作业;智能净水机器一直监控你家供水的水质变化,一旦问题会立即报警;呼吸的空气,则已经过高强度净化的智能新风系统过滤,绝对规避非典时期香港淘大花园那种排风系统病毒传染。

通过AI远程智能巡检,监控视频可对一切可能的卫生或防疫隐患进行识别。比如发现垃圾桶一满便及时通知保洁人员尽快处理,避免细菌滋生;确保居住社区的消毒全面覆盖,排除消杀死角;发现社区内出现人员聚集或未带口罩等情况,当即提醒值班保安进行提醒和劝散等。

日常物业服务的调度、指派也开始全面向线上转移。社区防疫管理人员可在线发布防疫作业计划,并下发工单进行调度;保安、保洁等一线人员开展防疫工作后,通过移动端APP填报工单完成销项和工作汇报等。

从任务派发到服务完成,形成闭环,有助于提高物业服务品质,为业主带去更舒心的生活体验。通过远程体检、报表可视化等功能,物业人员也能避免现场抄表巡检时间耗费的时间以及不必要接触,为长期居家的住户保证水电稳定供应。机器人,也正在为人营造一个更为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脱离机器人属性,让人重新成为人 学者约翰·普利亚诺在《机器人来了: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生存法则》一书中为“机器人”这个词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它不一定是个模仿人形能做点简单动作的物体,而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指一项任务的自动完成。

吸尘器、家中的监控警报系统、自动输入数字计算的电子表格,本质上都能算作机器人的一种。人是种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动物。虽然个头不算小,但跟狮子老虎这些顶级捕食者打起来的话,基本上会被一巴掌拍死。甚至连牛羊、豺狼或鬣狗这种体型和力量都相对较小的动物,人都不一定是对手。

因此早期的原始人类,既没法像狮子老虎那般纵横霸道地杀死牛羊一类的猎物大口吃肉,也不敢跟豺狼鬣狗秃鹰争抢狮子老虎吃剩下的残渣,最后只能用石头把残余的骨头敲碎,吃点骨头里面的骨髓以获取一点惨淡的蛋白质。

但偏偏人类这种动物,脑子特别大,相对于其他哺乳动物,人类大脑所占身体比例特别大,大脑只占身体的2%,却要消耗所有能量的20%。这种特质让人类不仅会用工具,还能制造工具,还能进一步让工具自行工作,成为机器。

如荀子所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简单的工具和较为复杂的机器对人类的影响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人们常常用它们来划分世界文明的各个阶段,比如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乃至蒸汽机引领的工业革命时代。

这是我们引以为傲,但也因此而十分矛盾的一点。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人靠模仿机械动作而获得一份工作,实现人生价值,甚至因此获得成功。

从种地、砍柴、织布到流水线上的拼装、打字机上敲键盘、方向盘后的司机乃至用电脑做表格的白领……这些工作本质上并无区别,你只是完成一件目标明确的事。诗人海涅亲眼目睹热火朝天的英国工厂时就曾感慨:“英格兰生活是如此确定、精密、疯狂而又正确,同样让我充满焦虑。

英格兰的机器是如此接近人类,正如人类是如此接近机器。” 模仿机械动作不仅成了人实现个人价值的方式,也逐渐成了人被剥削或剥削人的一种方式。工

业化进程,很多时候伴随着对于人性的高度压抑。一个充满个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或许是个好人,却很大概率不会是一个好的工人。建立起工厂生产流水线的亨利·福特就曾发问:“为什么每次我只要一双手,却总是还要来一个脑袋?”但这样的时代结束了。

在重复繁琐的工作上,机器做得比我们更出色,结合了工具与人类智慧的机器必然会更有效率。在重复性工作中,人也不可能比机器人更具生产力。而且随着计算机运算成本的降低,复杂工作也可以简化成一个数学算法,让更多过程与目标清晰明确的工作,也得以通过机器人实现高度还原。

我们必须面对现实,除了眼前的餐饮、建筑或者居住管理运用的各种机器人外,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比人类的血肉之躯更擅长处理繁琐重复任务的机器人。但它们仍然需要人为他们提供一个具体的目标。

成为一个能为机器提供目标的人,这需要我们摒弃一切我们被历史观念灌输的机器特性,真正开始以人的角度,产出具有独创性的观念。我们曾经经历多次产业带来的社会变革,但信息革命的变革无疑比以往的每一次都要汹涌。

过去三百年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是劳动者从课堂中所学、与左脑功能相联系、技术性较强、目的高度明确的技能。而将来,虽然它们将依然重要,但重要并不等于有价值。

重复一种动作,完成目标明确的工作,这都不再是人类的竞争优势。新的高价值技能将会来自人类独有的技能:观察、交流、思考,感知他人的思想与情绪、团队合作、建立人际关系、共同解决问题、有效地表达自己……这些技能和过去经济发展中有价值的技能有根本性差异。与

以往的变革不同,这次变革不仅会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经济回报,而且会使我们的情绪更加丰富和愉悦。

一旦进入机器时代,制造机器就成为人类无法回避的命运。而人类开始面临一种全新的可能:从谋生必须的重复枯燥劳动中解脱,将生命用于更符合天性本心的活动。

从餐饮到居住,当机器人逐渐接管那些本该由机器而非人从事的工作后,终于轮到人有机会问自己:我们究竟是什么,我们该做什么,又该往何处去。